为什么要拜年的来历(春节“拜年”的由来)

时间:2024-09-30 08:14:02


春节,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是一年中的“百节之首”。

过年,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。从腊月过小年,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,大街小巷里,都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。过年,不但充满热闹和喜庆,而且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。

“拜年”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,是人们辞旧迎新、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。


——爆竹声中的驱赶“年”妖

传说,古时有一种叫“年”的怪兽,每到除夕晚上就会出来吃人。于是,人们就把肉挂在门口外,然后关紧门,让“年”来吃。

度过里平安的一夜后,第二天早上,人们便会开门作揖互道平安,久而久之便成了“拜年”的习俗。还另有一个传说。是说每年的除夕夜里,叫“年”的怪兽,经常出没伤害人畜性命,桃花源村里的人们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,以躲避怪兽的伤害。


但也有一家毫不惧怕怪兽。半夜时分,待“年”闯进村后,只见一家门贴大红纸,屋内烛火通明。但怪兽抖擞精神,朝婆婆家怒视片刻,狂叫着扑过去时,院内突然传来“砰砰!”“啪啪!”的炸响声,“年”浑身战栗,大惊失色,转身奔逃。并许诺从此再也不来祸害人间的平安了。

原来,“年”最怕红色、火光和炸响。

第二天,避难回来的人们,见村里安然无恙,十分惊奇。乡亲们知道原委后,为庆贺吉祥的来临,纷纷换新衣戴新帽,到亲友家道喜问好。

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,人们都知道了驱赶“年”兽的办法。为此,大家纷纷效仿,除夕夜放炮竹、拜会年,还把有喜庆和驱赶妖魔的图画贴在门口或窗前,叫做年画。

从此每年除夕,家家要贴红对联,燃放爆竹,户户烛火通明,守更待岁。于是,后来人们都有贴对联,挂灯笼,放鞭炮的习俗了。



——古今“拜年”形式还是很讲究的

流传至今的“拜年”风俗,有着许多的含义。

节日期间,拜年就成为春节中的一项必不少的传统项目。由于平日里人们忙于自己的事情,与亲朋好友见面少,因此,拜年就成了交流情感的绝好机会。

初一大早,还要走亲串友,互相道喜、问好,这风俗越传越久,便成了民间最隆重“过年”传统节日中的“拜年”了。

古时“拜年”是为长者拜贺新年。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、祝贺新年如意、问候生活安好。遇有同辈亲友,也要施礼道贺。

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:拜年是向长辈叩岁;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。

男女拜年的作揖方式也有不同。男子标准的拜年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,左手包住。而女子则是不抱拳,只压手。

自明清时始,拜年次序是:首拜天地神帙,次拜祖先真影,再拜高堂尊长,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。

对尊长要行大礼,对孩童要给赏赐,平辈间拱手致语。

拜亲朋的次序是:初一拜本家;初二、初三拜母舅、姑丈、岳父等。

拜年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,过了腊月初八,就走亲访友被视为拜早年。而正月初五以后,十五之前,走亲访友为拜晚年。

现在,有些机关、团休、企业、学校,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,称之为“团拜”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。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,又时兴了电话拜年、短信拜年、网络拜年等等。


——在京东三河“拜年”寓意很多

在京东一带,一般的拜年形式,也各有不同。

人们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。旧时,除自家庆贺外,亲戚、朋友、同事、邻里之间,从这一天开始要互相拜年。

初一早饭后,除了年长的老人在家里坐等受拜外,年轻的男男女女们都要妆扮一新,到本村里的左右邻居或本家族及邻村亲友家拜年。

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、朋友、尊长,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。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,谓之“拜年”。主人家则以点心、糖食、红包(压岁钱)热情款待之。

春节拜年寓意很深远,也很丰富。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,是人们辞旧迎新、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。寓意新的一年和和美美,阖家幸福,吉祥安康!